学院启动"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系列行动"
3月10日上午,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工作研讨会在西校区中德楼008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叶敬忠院长主持,副院长龚利、吴惠芳以及学院党委副书记李玉梅、院长助理臧雷振和刘娟、各系系主任和学位点负责人、研究生教务秘书和辅导员等近30人参加会议。本次会议旨在探讨当前学院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形势与问题,加大研究生培养改革力度,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叶敬忠院长指出,经过十三五期间的持续努力,学院研究生学位点布局基本全面完成,研究生培养工作正在进入质量提升的新发展阶段。同时,从内部来讲,学院研究生群体特征与以往相比有巨大变化;从外部来看,中国和全球的社会政治经济局势变化很大,成为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大挑战。因此,必须认真检视学院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启动“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系列行动”,对研究生培养工作进行一系列改革创新,切实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
吴惠芳副院长指出,学院研究生学位点快速扩张、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形成类别和学制多元复杂的研究生体系。学院研究生培养工作正处于一个关键转折期,期望大家重视学院发展的使命,直面问题、畅所欲言,为研究生培养改革创新抛出问题、提出建议。
参会人员围绕研究生招生与生源、课程设置与课堂管理、实践教学、预防学术不端、学位论文环节考核、学术交流、规范化管理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院长助理刘娟从吸引优秀生源、优化课程设置、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育、发挥青年教师联合培养的作用、支持学生国际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多项建议。她提出,为了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有必要加强调研与写作的“手把手”式指导。社会政策与发展研究系系主任臧雷振认为,学院制度设计完善工作非常重要,尤其是需要制定学位论文各环节的指导细则。社会学与人类学系系主任熊春文提出,学院研究生培养要勇于革自己的命,要培养研究生与学科精神匹配的学术素养与气质、“以学术为业”的使命感和敬畏心,他建议在完善制度建设时要避免形成制度的“枷锁”,要加强学生的著作导读工作,强化导师指导学生的责任,营造好学院研究生培养的“小环境”。发展管理系系主任刘启明建议每学期发布详细的研究生培养环节日程,让师生都可以提前有所准备。媒体传播系系主任李红艳希望在研究生中倡导潜心读书的学风。法律系副系主任周超希望学院为研究生创造更多国际交流机会,尝试弹性化学制。外语系党支部书记杜洋希望学院支持外语系尽快重建硕士一级学科学位点。
学院MPA教育中心主任龚利提出,今年MPA研究生培养将有较多改革举措,包括培养领域方向调整、交流活动组织与平台建设、环节考核计划等。农村发展专业学位硕士项目协调人可靖涵认为,和国外研究生培养相比,国内很多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没有达到期待水平,因此需要在导师引导催促下被动学习。她同时针对烟台乡村振兴专项研究生培养定位、课程安排、岗位实践、导师责任等方面提出了多项建议。硕士留学生项目协调人汪力斌和博士留学生项目协调人汪淳玉针对留学生培养的学术伦理、文章发表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学院研究生教务秘书也针对研究生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叶敬忠院长总结时提到,学院即将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改革,倡导富有仪式感和严肃性的答辩程序。他指出,任何工作都必须早思考、早行动,才能真正做好。他要求,负责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副院长、副书记、MPA教育中心主任要认真思考大家的建议,尽快做好落实工作。他提出,本次研讨是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系列行动”的起点,学院将通过一系列行动持续推进研究生培养改革创新,切实提升培养质量。
【撰稿/宋清爽 摄影/王树远】